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仍然是家鄉

話說今天(11/20)早上的國文課......

※{蝦毀!大一還有國文課喔,[好不容易擺脫高中背到死的四書、跟磚頭一樣的搶舊國文大作戰、古文40篇的說]}別懷疑,當然有國文。話說我們才剛考完期中考,題目是教過的八課古文詮釋及賞析,有〈太史公自序〉、詩經X1、樂府詩X2、杜甫〈三吏〉真的會寫到手抽筋}
總之,今天上顏崑陽〈文學心眼中的花蓮〉講到一個人最認同的故鄉,永遠就是那個有你小時候的歡笑、你出生然後成長到懂事的地方、有你爸媽在的地方。
 
        顏先生在文章中提到:「在鄉的認同上絕大多數人是貞女,只把感情和身體獻給了最初的戀人。」我們老師接著敘述自己本身也是如此,家在桃園、岳父母在彰化、自己工作在花蓮,平常住學校宿舍,但是他很自豪說:「我來花蓮7年多,星期天沒有一次在花蓮度過,再忙也要回桃園的老家。」接著他說:「我對花蓮也是熟到不行了,但是我永遠不會認為這是我的故鄉。人對鄉的認同是莫名挑剔的。」

        這讓我深有感觸。

        我想到我的外祖父,他是民國38年十,國民政府內戰失利,決定車撤退來台。(外祖父是家中長子,於是政府被強迫徵兵,據說是強制推上運輸船的?這有錯我再修正)外祖父在桃園落腳、成家。從軍到少校退休後,後來在我就讀的國中擔任國文老師,他寫的一首好字,正楷不用說、隸書乃至於小篆他都能寫。他是福建上杭人,方言說起來還比較像客家話(個人感覺)。

        以前他老人家還健步如飛時,每年至少回去上杭兩個禮拜,有時還整整一個月,因為對他這樣的老榮民來說隔者海峽的那塊大土地才是他的故鄉。我猶記得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跟外祖父回他上杭老家,我記得他和他的兄弟姊妹、各個親戚喝酒談天,臉上有著我以前都沒看過燦爛笑容,平常很少出現的魚尾紋罕見的大幅拍動尾鰭。隨者年紀漸增,他也漸漸不能走動了。但是我想他一定很想再回去對岸,有者他兒時嘻鬧聲的那塊土地。

        現在的我,和所有剛進大一,也在外地念書的莘莘學子們,何嘗不是如此呢?

        「花蓮對我來說,只是一幅巨大而綿長的卷軸山水畫,我點散式遊目騁懷,猶如一般的旅客,隔著不帶煙火味的距離,表象地觀賞著人們興目中的最後一片淨土,跟著埋怨都市的混亂與人性的虛矯。」到現在,我仍是一個旁觀者。

        以前回家到好煩,總覺得回家是理所當然,有時還偷偷想溜出家門一晚上。現在可是想回取還不一定可行,尤其遇到連假,需要搶訂火車票,那可是要找好基友,晚上11:50就在電腦前standby在11:59分狂按訂票(有時宿舍網路當機、卡頓就悲劇了)搞得跟打仗一樣(國慶連假已有深刻體會= =)這就像小野老師說的:「有些事,這些年我懂」這禮拜百忙中抽出時間,好好回去陪陪家人去,畢竟,月是故鄉明;水是還是故鄉的甜。

     

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